信仰問答信箱

NT$180

宗教都是勸人為善,信什麼教都一樣,為什麼要信天主教呢?
聖經中有些經書是虛構的想像文學;那麼,有些聖經故事是假的囉?
孔子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人活著,為什麼要為死後的永生操心呢?
為什麼要祈禱?
梵蒂岡會不會和中國建交?
如何分辨附魔和精神病?
神恩治癒和舌語祈禱,是不是人為的催眠術?
「新聖歌」與「節奏和藍調R&B」有什麼關聯?

作者:許平和
出版社:聞道出版社
定價: NT 180 元
類別:教理類─教理叢書
文體:繁體中文
ISBN:978-986-6125-20-1
書籍重量:200 公克
頁數:160
初版:101/03

描述

房志榮神父序
本書的「作者序」中已說明這本《信仰問答信箱》與作者於2004年出版的第一本書《天主子女如何回答世人的詢問?》有何區別。《天主子女》一書「主要是有關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在教理上的異同,採基督徒合一Ecumenism取向;而本書《信仰問答信箱》乃回答一些信仰上實際發生的問題,採牧靈取向」。把作者的這篇序言繼續看下去,讀者會發現他用了10年的時間(1998-2008)「深入台灣天主教各地方教會,從草根處挖掘問題」,而把2004-2009五年間陸續發表過的文稿,共30篇,集結成書。序末作者說:「信仰問答,貴在契機,並無標準答案」,的確如此。本書30篇文章拋出許多問題和答案,在此本人試略述管見。
前三章可作為一個單位,討論三個問題:宗教都好,為何一定要信天主教?聖經有虛構的故事,真理何在?活的夠苦了,何必管死後?作者的答覆夠準確,值得細讀。接下的四章(4、5、6、7)討論一些基督信仰的重要問題:天主的召選與人的自由如何互動?為何需要祈禱?求而不得是為了什麼?聖召少了,怎麼辦?對這些問題,作者都有深入的答話。例如他說:「祈禱是天主聖三位際的愛語,這個天主內在的愛的交談共融是祈禱的原型。人是依照天主的肖像而
受造的,人的本性分受了這個交談的能力;於是,人被邀以主體位者的地位和天主這個主體位者自由交談—聽天主說話,也答覆祂—這就是祈禱。」多麼好的祈禱定義!
從第八章直到第十九章,可以先翻閱本書的目次,不難發覺作者序言中所說的「深入台灣天主教各地方教會,從草根處挖掘問題」是怎樣一回事,並可數數所挖掘出的問題,諸如聖堂裡的聖體龕與祭壇如何安放?十字架上的苦像與升了天的耶穌有何關係?天主教如何看素食?用異語祈禱和說先知話是怎麼回事?奇跡與幻術、附魔與精神病、神恩與催眠術有何分別?參與感恩祭該怎樣穿著?聖母瑪利亞腳下踏的是龍或是蛇?教會和國家有何關係?基督徒自稱聖徒,難道他們不是罪人嗎?基督宗教本土化何意?給教會捐獻要捐到心痛嗎?神父、聖父、聖母、聖師,天主教名堂可真多!這類問題有的嚴肅,有的多趣,答覆的可更有趣!
餘下的七章都有其特徵:福音只說耶穌哭過,沒有記下他笑過,更不會大笑。中梵建交假定中方的改進,那為大家都好。靈和神有何區別?遮蓋和洗淨有何不同?作者有其答案,讀者也可有自己的看法。至於第24章所談的「節奏和藍調:R & B」是很有創意並十分有用的一些論述,為禮儀中的選歌很有參考價值。最後二章,一講福傳,一講苦路靈修,頗多啟發性。五篇附錄中的第三、四兩篇很有見地。耶穌真正怕的是被聖父放棄,敬觀的說法比靜觀好,為什麼?看看作者的解釋就清楚了。讀者也可循此路線繼續反省下去,不單會給自己的修身養性增添火候,還能給別人許多啟發,就像作者許平和教授所完成的一樣。我們求聖神光照!
房志榮
序於輔大神學院
二○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