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60%

仁愛與聖愛: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(封面刮傷)

NT$120

作者:張永超
出版年份:2015/09
語言:中文
叢書名號:輔仁大學天主教研究叢書03
ISBN:9789866197529
定價:300元

描述

【目錄】
推薦序一
推薦序二

引論:為何要做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究?
(一)學理上講「只知其一 一無所知」
(二)漢語思想界認識西方經由「器物、制度、文化」而「宗教」之必要
(三)選取儒家與基督教「愛觀」比較的理由
(四)儒家與基督教「愛觀」之比較研究何以可能?

第一章:儒家與基督教比較研究的新趨勢及存在問題
第一節:儒家與基督教比較研究的概況
一、文獻依據──以歷史為中心
二、三種模式──以觀點為中心
三、儒耶比較的新趨勢──以問題為中心
第二節:儒耶比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應研究的「重要問題」
一、儒耶比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
二、儒耶比較中不容忽視的「重要問題」
第三節:仁愛與聖愛研究的視角與思路
一、以愛觀問題為中心研究的新視角
二、本書的基本思路與觀點

第二章:愛的起源──神之初與人之初
引言:從天地人的生成方式上解讀愛的起源
第一節:中國傳世文獻中關於天地人的生成
一、中國傳說時代的創世神話
二、中國經典文獻中關於天地人的生成
三、中國文獻中「天地人」生成方式的特徵
第二節:天生蒸民──作為價值源頭「天」向「人」的貫通
一、從農業國到尊老敬祖:生產方式上的解讀
二、由氏族神到祖先神:神話學上的證據
三、「絕地天通」:宗教改革的影響
四、「王配帝」:商族的啟示
五、「敬天貴德」:周朝的啟蒙
第三節:《聖經》中關於世界與人的創生
一、《創世記》中上帝對世界與人的創造
二、毀滅與再生
三、《聖經》中創世說的幾點結論
第四節:結論──從中西天地人生成方式上看愛的起源
一、創造者自身的比較
二、生成方式與材料:創生、化生、土、氣
三、愛的起源與世界和人的生成

第三章:愛是什麼?──聖愛觀(Agape)的形成及其特質
引言:由愛的種種分類到以Agape為中心的問題分析
第一節:從人神關係三層次解讀Agape
一、神對人的愛(Agape的本義)
二、人對神的愛
三、人對人的愛(Agape的引申義)
第二節:Agape對律法的改造與成全
一、Agape 對律法的改造
二、Agape對律法的成全
第三節:Agape的特質(兼與Eros比較
一、自發
二、舍己
三、愛他
小結:Agape對公民社會共同體的奠基與建構

第四章:愛是什麼?──仁愛觀的形成及其與Agape的比較
引言:「仁」的多種含義與具體指向
第一節:儒家仁愛觀以「孝悌」之愛為中心
一、以愛釋仁作為儒學思想主流
二、仁愛向「孝悌」觀的演進:「立愛自親始」
第二節:先秦「孝悌」觀的形成及其理論困境
一、《論語》中的「孝悌」觀:「孝者仁之本歟」
二、《大學》《中庸》之孝悌觀:修齊治平模式之確立
三、《孟子》之「孝悌」觀:仁政即為大孝
結語:「四書」中的「孝悌」觀及其理論困境
第三節:孝愛方式之分析
一、「孝」:非對象性、時間性、間性(喜-憂、諫-從)
二、孝之艱難與「待養」
小結:孝愛之方式在於敬誠體悟
第四節:儒家與基督教「孝悌」觀之比較
一、問題緣起:敬愛天主還是孝敬父母?
二、上帝之愛與孝悌倫理──《馬太福音》對「孝悌」的界定
三、人情之愛與孝悌倫理──郭店竹簡中對「孝悌」的界定
四、愛天主與愛父母──基於「孝悌」觀念之比較
結語:儒家孝愛觀與社會共同體的理論相悖性

第五章:愛的影響──正道、公義與自由
引言:不同愛觀對核心價值觀的影響
第一節:「朝聞道」與「太初有道」
一、「朝聞道」:《論語》之「道」的涵義
二、「太初有道」:《聖經》中「道」的涵義
三、兩種「道」觀的比較
第二節:「公義」與「自由」
一、仁義與公義
二、心性自由與契約自由
結語:不同愛觀所造就的不同價值觀建構

第六章:愛的衝突──中國士紳反教的根本原因
引言:排斥與包容──華夏文化對待異種文化的底線
第一節:基督教在華遭遇的衝突與反對
一、教案問題
二、禮儀之爭問題
三、反理性問題
四、為何稱為「愛的衝突」?
第二節:中國士紳階層反對基督教的理由
一、反對基督教的原因種種
二、反教原因的另種考慮
三、從中西文化特質上的差異看儒耶衝突
第三節:愛觀衝突的根本原因──思維方式之差異
一、從一個「爭論」談起──中國/西方沒有本體論
二、境界與方法:中西本體論的不同
三、由「本體論」的不同而產生「是」與「實」的思維方式
四、結論:「境界論」與「實」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認知模式
第四節:知識論與思維方式
一、知識論及其議題
二、為何說「中國知識論傳統是歷史缺乏」?
三、重實用直觀的思維方式
小結: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儒耶衝突之產生

第七章:仁愛與聖愛之融合是否可能?
引言:仁愛與聖愛之融合為何是必要的?
第一節:儒家仁愛觀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衝突不容回避
一、生命原點:儒家思想向生活世界的回歸
二、內在衝突:儒家思想與現代生活之張力
三、角色定位:儒家思想對現代生活建構方式之自覺
第二節:思想附會不是融合仁愛與聖愛觀的有效路徑
第三節:結語──仁愛與聖愛融合的可能性路徑
一、仁愛與聖愛觀所建構的不同思維方式
二、理性思維方式作為化解衝突的可能性路徑

主要參引文獻

後記